English

卓越的贡献

1999-06-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抗日战争中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李先念战斗在中原,主持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中原军区工作,坚定不移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

一、领导创建新四军第五师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条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八路军和新四军相继挺进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这种形势,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和创建根据地,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当时在武汉领导长江局工作的王明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没有充分利用武汉沦陷前的宝贵时间,进行武汉外围敌后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纠正了王明的错误以后,李先念受中央委派来到鄂豫边区,其任务就是同他的战友们一道,按照中共中央的路线,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原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9年初,李先念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自河南竹沟南下,进入鄂豫边区,深入敌后,会合和聚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零散武装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6月中旬,李先念在湖北京山养马畈召开的鄂中区党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统一党的武装,公开亮出新四军的旗帜,建立一支足以打开局面的部队。会议决定冲破国民党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在新四军的旗帜下,统一整编豫南、鄂中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成立以李先念为司令员、陈少敏为政治委员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1939年11月,李先念与中原局委员朱理治等在河南信阳四望山主持召开豫南、鄂东、鄂中地区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将豫鄂边、鄂豫皖、鄂中、鄂东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1940年1月改称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挺进纵队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地区形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独立战略单位。对此,中共中央给予高度评价:挺进纵队的创造,是一个伟大的成绩,并证明在一切敌后地区的党均可建立武装,而且可以存在和发展。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夹击下,李先念和纵队其他领导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磨擦,牵制日军,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1940年6月,纵队主力向西作战略展开,一举攻占坪坝,并三次击退日军反扑,保住了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南面门户。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将华中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其中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第五师。1941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李先念为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的建立,标志着鄂豫边区的抗战和部队建设走上了新阶段。

新四军第五师是在武汉沦陷之后,全国抗战转入相持阶段的艰难时期创建的,并在敌伪顽的夹缝中生存、发展,“滚雪球”似地不断发展起来的。

由于处于日伪顽夹击的险恶环境,新四军第五师长期孤悬敌后,与华北、华东和其他解放区相隔离,是独立作战的战略单位。以李先念为核心的五师领导集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坚持在武汉外围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拥有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余万人的民兵武装力量,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从战略上配合了华北、华东和其他解放战场,支持了国民党抗日部队在中原的正面战场,为赢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胜利后,五师又与兄弟部队并肩战斗,在中原地区进行了10个月的战略坚持和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胜利完成了战略牵制任务,为赢得解放战争全局的胜利建立了新的功勋。

二、领导创建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

为实现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李先念在领导创建发展人民武装的同时,领导开辟建立了广阔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9年5月,李先念率部在平汉铁路以西安陆县赵家棚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以赵家棚为中心的安(陆)应(山)孝(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初,为迎击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粉碎敌顽夹击,李先念作出了向武汉外围展开的战略部署:除在平汉铁路南段和粤汉铁路北段两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外,向西支援国民党军正面战场襄(阳)宜(昌)地区作战,发展襄(河)西,开辟京山南和天(门)西,向东挺进大小悟山,策应华东新四军主力开展反顽斗争。他率部进行多次战斗,陆续建立了豫南四望山,鄂中京山南、夭(门)汉(川)湖区和襄西及鄂东大小悟山等多块根据地,成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具有政权性质的豫鄂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后改为行政公署)。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正式形成。

1942年,面对敌顽夹击空前紧张的形势,李先念和边区党委提出了“咬紧牙关,熬过困难,沉着应战,坚决自卫”的方针,经过8个月的艰苦作战,打退了反共最坚决的蒋介石嫡系部队的进攻,创建了鄂南游击根据地。

1943年1月,李先念兼任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书记。他在湖北大悟山蒋家楼子主持召开区党委扩大会议,总结了1942年边区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正确解决了军队与地方、军力与民力的关系问题,研究了发展襄南、恢复襄西、开辟赣北的计划,作出了符合时局发展的决策,通过了1943年军事建设计划,进一步推动了边区的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以后经过半年的反顽斗争和反“扫荡”作战,创建了襄南根据地,恢复了襄西根据地,相继建立了洪湖和桃花山根据地,从地域上对武汉日军形成了战略包围。

1944年,李先念根据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华北、华中,并向南北两翼(华南、华东)发展的战略总方针,指挥五师及边区地方武装,向南、向北进行攻势作战,分兵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向河南发展,稍后又三次派兵北上,开辟了淮北根据地,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共同沟通了与华中、华北根据地的联系。至此,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发展成以湖北为主体、地跨5省的鄂豫皖湘赣解放区,李先念任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委员会书记。

1945年2月,李先念又率五师在江南地区配合八路军南下支队作战,其后在北起长江、南至幕阜山、东自江西彭泽、西迄粤汉铁路的广大区域创建了湘鄂赣边根据地。

三、指挥中原军区部队进行战略坚持并胜利突出重围

1945年10月中原军区成立,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李先念从我党我军对付蒋介石发动新的内战的全局出发,忠实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率领中原军区6万部队,在作为全国六大作战区域之一的中原解放区,顽强进行了10个月的战略坚持,牵制了国民党军30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为全党全军实现战略转变赢得宝贵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6年6月,当国民党军队用30万大军分四路围攻中原解放区,悍然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时,李先念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指示,以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与中原局、中原军区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对突围方向、时机作了全面部署。6月26日晚,李先念指挥部队出其不意,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中原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他亲率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所在的北路主力1.5万人,以秘密、神速的行动,连夜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平汉铁路,在敌军发动总攻击前,跳出敌人的内层包围圈,越过天河口和苍苔地区,进入伏牛山南麓。7月11日,他率部到达内乡县师岗地区,为分散追堵敌军的兵力,决定北路军分两个纵队向西转进。他指挥部队抢渡丹江、突破敌人的天然防线以后,又在南化塘地区与胡宗南部展开殊死战斗,打开一条入陕通道。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北路主力于敌人重兵追堵的险境中斩关夺隘,直指陕南,胜利实现战略转移。与此同时,他还指挥其他各路部队的突围行动,胜利完成了突围任务。中原突围战役,充分显示了李先念和中原军区部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他统帅大兵团同强大敌人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

中原突围战役后,李先念又执行中共中央新的战略决策,创建豫鄂陕、鄂西北两个根据地,坚持和发展中原敌后游击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中原局设在延安后,他和中原局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继续指挥中原军区在外线作战的各路部队和在敌后的豫鄂陕、鄂西北根据地的斗争,为战略反攻中原准备条件。

1947年8月,李先念作为新的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亲率由原中原军区一部改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南下中原,参加战略进攻,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胜利会师,投身到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

(二)

李先念在建立这些历史功绩时,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品质。

李先念具有顽强的革命意志。李先念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忠实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能始终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坚持斗争。他提倡和称赞的“艰苦奋斗,壮烈牺牲”,英勇顽强,忠贞卓越”的无产阶级大无畏英雄气概,在他自己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他多次受命于危难之际,独立指挥或参与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战斗和战略行动,每次都能以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精神,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不仅率部披荆斩棘,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而且越战越勇,越战越强。

李先念具有高度的战略全局观念。李先念始终以“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为最高原则,具有极强的原则性、组织纪律性和全局观念。他坚决执行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重任,率部由豫南挺进鄂中,相继开辟了鄂中、鄂东、襄河、鄂南、鄂皖边、赣北、洞庭湖区等敌后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实现了战略包围武汉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据此提出了“争取东北、巩固华北、坚持华中”的战略任务。在贯彻实施这一战略方针和战略任务的总体布局中,五师所处的中原地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李先念从全局利益出发,以战略家的眼光,向中央提出五师准备会合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嵩岳军区部队夺取桐柏山区的作战计划,认为桐柏山区“地处豫鄂要冲,我如打开这一局面,阵地即可大发展,河南、湖北之根据地也可连贯起来。同时,从战略上考虑,对华北、华东之国民党进攻解放区可起很大牵制作用”。他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10月下旬,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嵩岳军区部队和王定烈率领的冀鲁豫军区第八团与五师胜利会师桐柏山区,组建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1945年底,李先念指挥主力部队越过平汉铁路,东进大别山,粉碎敌人的南北夹击。在东进过程中,中原军区部队面临着又一次抉择:是东进到华东解放区或北上至晋冀鲁豫解放区,还是留在中原地区继续牵制敌人。前者较为顺利,后者备加艰险。李先念以全局利益为重,避易就难,作出了牺牲局部利益、坚守中原的决定。这一决定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中原突围以后,李先念又根据中共中央新的战略决策,领导和指挥突围部队创建了两个敌后根据地,并一再指示部队采取正确的方针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李先念具有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李先念十分注重从实际出发,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针。他坚持把党的战略策略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统战思想同中原地区的斗争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政治与军事、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等关系,不断开创出鄂豫边区和中原解放区的大好局面。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李先念面对鄂豫边区始终面临日伪顽长期夹击的复杂特点,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联合的政策,以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建立、改善与国民党友军的关系,积极支援、主动配合国民党友军对日作战,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充分利用敌顽矛盾,求生存求发展。

李先念具有极强的无产阶级党性。李先念一贯坚持原则,维护团结,模范地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李先念十分注重军队的思想建设,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40年8月,他在白兆山召开的军政干部大会上,针对少数干部中存在的分散主义和违反纪律的错误倾向,向中高级干部作了关于党性教育的长篇报告,说明反对分散主义,加强统一指挥,严格纪律的重要意义。1942年,他又在全师干部大会上作了《严正军风》的报告,明确了严正军风的具体要求。李先念特别注重团结,善于从党的利益出发,正确贯彻和模范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以“五湖四海”的革命胸怀团结和使用干部。五师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既有延安派来或在当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又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沦陷前后从敌占区和国统区撤退出来的知识分子干部;既有在当地武装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又有大后方陆续输送的干部。以李先念为代表的五师和鄂豫边区领导正确处理新干部与老干部、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的关系,坚持“德才并重”的原则,不论亲疏,唯贤是举,使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今年6月23日,是李先念同志诞辰90周年。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纪念李先念,就是要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